推進重點區域農業發展。深入推進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綠色生態農業。深化粵港澳大灣區農業合作,建設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配套的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農業一體化發展,先行開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環境聯防聯治等統一標準試點,發展特色鄉村經濟。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優勢,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和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全域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
第六節 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
增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加強防洪控制性樞紐工程建設,推動大江大河防洪達標提升,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調整和建設蓄滯洪區,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農業氣象綜合監測網絡建設,強化農業氣象服務。健全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加強監測預警網絡建設。發揮農業保險災后減損作用。
提升重要農產品市場調控能力。深化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加快培育多元市場購銷主體,提升重要農產品收儲調控能力。健全糧食儲備體系,保持合理儲備規模,合理布局區域性農產品應急保供基地。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監測預警,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合分析機制和信息發布平臺。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有效降低糧食損耗。實施新一輪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
穩定國際農產品供應鏈。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健全農產品進口管理機制,穩定大豆、食糖、棉花、天然橡膠、油料油脂、肉類、乳制品等農產品國際供應鏈。
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健全農業安全生產制度體系,推動農業企業建立完善全過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實施農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構建漁業安全治理體系,提升漁船裝備、漁民技能、漁港避風和風險保障能力。強化農機安全生產,組織平安農機示范創建。加強農藥安全使用技術培訓與指導。加強農村沼氣報廢設施安全處置。
專欄2 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保障工程 |
1.高標準農田建設。以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新建高標準農田2.75億畝,其中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6億畝,并改造提升現有高標準農田1.05億畝。 4.優質糧食工程。推進糧食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統籌開展糧食綠色倉儲、品種品質品牌、質量追溯、機械裝備、應急保障能力、節約減損健康消費“六大提升行動”,加快建設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 5.棉油糖膠生產能力建設。改善棉田基礎設施條件,加大采棉機械推廣力度。加快坡改梯和中低產蔗田改造,建設一批規模化機械化、高產高效的優質糖料生產基地。推進油茶等木本油料低產低效林改造。加快老殘膠園更新改造。 6.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選擇一批糧油作物生產基礎好、產業集中度高的縣(市、區),集成推廣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示范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增效、提質增效。 7.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提升動物疫病國家參考實驗室和病原學監測區域中心設施條件,改善牧區動物防疫專用設施和基層動物疫苗冷藏設施,建設動物防疫指定通道和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建設水生動物疫病監控監測中心和實驗室。分級建設農作物病蟲害監測、應急防治和農藥風險監控等中心。 8.生豬標準化養殖。啟動實施新一輪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提升行動,推動一批生豬標準化養殖場改造養殖飼喂、動物防疫及糞污處理等設施裝備,繼續開展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加大規模養豬場信貸支持。 9.草食畜牧業提升。實施基礎母畜擴群提質和南方草食畜牧業增量提質行動,引導一批肉牛肉羊規模養殖場實施畜禽圈舍標準化、集約化、智能化改造。 10.奶業振興工程。改造升級一批適度規模奶牛養殖場,推動重點奶牛養殖大縣整縣推進生產數字化管理,建設一批重點區域生鮮乳質量檢測中心,建設一批優質飼草料基地。 11.水產養殖轉型升級。實施水產健康養殖提升行動,創建一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發展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漁場。 12.漁船更新改造和漁港建設。推動漁船及裝備更新改造和減船轉產,建造新材料、新能源漁船。加強沿海現代漁港建設,提高漁港避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