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深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完善經營機制,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農牧漁業發展水平。
第一節 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
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加強農業基礎理論、科研基礎設施、定位觀測體系、資源生態監測系統建設。聚焦基礎前沿重點領域,加快突破一批重大理論和工具方法。聚焦生物育種、耕地質量、智慧農業、農業機械設備、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關鍵領域,加快研發與創新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及產品。加快動物疫病和農作物病蟲害氣象環境成因、傳播機理、致病機制研究,提升農業重大風險防控和產業安全保障能力。
加強農業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加強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強化高水平農業科研院校建設,培育壯大一批農業領軍企業,優化地方農業科研機構和創新團隊建設。實施國家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
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加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支持農業企業牽頭建設農業科技創新聯合體或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云平臺,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強化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建設。
第二節 推進種業振興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全面完成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遺傳資源和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摸清資源家底,搶救性收集珍稀、瀕危、特有資源與特色地方品種。啟動農業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評價,推進優異種質資源創制與應用,構建種質資源DNA分子指紋圖譜庫、特征庫和農業種質資源數據庫。加強國家農作物、林草、畜禽、海洋和淡水漁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
開展育種創新攻關。圍繞重點農作物和畜禽,啟動實施農業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開展種業聯合攻關,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
加強種業基地建設。推進國家級和省級育制種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南繁硅谷。在北方農牧交錯區布局建設大型牧草良種繁育基地。加快建設種業基地高標準農田。繼續實施制種大縣獎勵政策。建設一批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完善良種繁育和生物安全防護設施條件。推進國家級水產供種繁育基地建設。
強化種業市場監管。嚴格品種管理,提高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建立品種“身份證”制度。強化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強化行政與司法協同保護機制,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健全種畜禽、水產苗種監管制度和技術標準,加強畜禽遺傳物質監管。
第三節 提高農機裝備研發應用能力
加強農機裝備薄弱環節研發。加強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研發應用,打造農機裝備一流企業和知名品牌。推進糧食作物和戰略性經濟作物育、耕、種、管、收、運、貯等薄弱環節先進農機裝備研制。加快研發制造適合丘陵山區農業生產的高效專用農機。攻關突破制約整機綜合性能提升的關鍵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和重要零部件。加強綠色智能畜牧水產養殖裝備研發。
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健全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體系,加快推進品種、栽培、裝備集成配套。加大對智能、高端、安全農機裝備的支持力度,突出優機優補、獎優罰劣,支持探索研發制造應用一體化,提升我國農機裝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推進機械裝備與養殖工藝融合,提升畜牧水產養殖主要品種、重點環節、規模養殖場以及設施農業的機械化水平。推動綠色環保農機應用。加強機耕道、場庫棚、烘干機塔等配套設施建設,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農機服務新模式。
第四節 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把農業規模經營戶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農場。完善家庭農場名錄制度。實施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支持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加快發展。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保險、用地保障等政策。建立科研院所、農業高校等社會力量對接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長效機制。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推行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方式。
健全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服務聯合體和服務聯盟,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投入品、技術、裝備導入小農戶。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示范,鼓勵市場主體建設區域性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中心。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建立服務組織名錄庫,加強服務價格監測。
專欄3 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工程 |
1.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圍繞生物育種、生物安全、資源環境、智能農機、農產品深加工、綠色投入品創制等領域,新建一批農業重大科技設施裝備、重點實驗室和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