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精品免费网站,一级国产精品,中文字幕日本最新乱码视频,国产91色在线|日韩,青青草99,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视频,全黄一级男人和女人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推進 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
來源:中國政府網 | 作者:中國政府網 | 發布時間: 2022-02-23 | 11695 次瀏覽 | 分享到:


第六章 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綠色美麗鄉村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實現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產地環境更加清潔、生態系統更加穩定,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第一節 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建立健全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制修訂糧食安全、種業發展、耕地保護、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農藥獸藥殘留等標準,強化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和分等分級。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創建,加快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管理,建立健全農業品牌監管機制。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體系,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范圍,強化基層監管和檢驗檢測隊伍建設,推行網格化監管和智慧監管。實施“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行動,基本解決禁限用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和非法添加等問題。加強農業投入品規范化管理,嚴格食用農產品種養殖、加工儲運環節投入品監管。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健全追溯體系。

提升綠色發展支撐能力。加強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探索不同生態類型、不同主導品種的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模式。開展農業綠色發展長期固定觀測。


第二節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持續優化肥料投入品結構,增加有機肥使用,推廣肥料高效施用技術。積極穩妥推進高毒高風險農藥淘汰,加快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高效大中型植保機械,因地制宜集成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規范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使用。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以上。

循環利用農業廢棄物。支持發展種養有機結合的綠色循環農業,持續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強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建設,推進糞肥還田利用。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提升秸稈能源化、飼料化利用能力。加快普及標準地膜,加強可降解農膜研發推廣,推進廢舊農膜機械化撿拾和專業化回收。開展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

加強污染耕地治理。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理。對輕中度污染耕地加大安全利用技術推廣力度;對重度污染耕地實行嚴格管控,開展種植結構調整或在國家批準的規模和范圍內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深入實施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聯合攻關,加強修復治理和安全利用示范。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


第三節 保護修復農村生態系統


強化農業資源保護。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健全節水激勵機制,建立量水而行、以水定產的農業用水制度。發展節水農業和旱作農業,推進南水北調工程沿線農業深度節水。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健全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落實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完善捕撈限額管理和休漁禁漁制度,持續開展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嚴格保護管理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持續開展漁業增殖放流,高標準建設海洋牧場。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

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全面推進草原禁牧休牧輪牧,強化草原生物災害防治,穩步恢復草原生態環境。實行林長制,制定綠化造林等生態建設目標,鞏固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還濕成果,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建設田園生態系統,完善農田生態廊道,營造復合型、生態型農田林網。強化河湖長制,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治理。以縣域為單元,推進水系連通和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建設一批水美鄉村。

推動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加強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應用。以耕地質量提升、漁業生態養殖等為重點,鞏固提升農業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推動農業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改造,開展農業農村可再生能源替代示范。建立健全農業農村減排固碳監測網絡和標準體系。

推進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推進以長江為重點的漁政執法能力建設,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推進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保護修復,實施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開展長江、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長江流域等開展試點。



專欄7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工程

1.農業標準化提升。加快構建農業高質量生產的標準體系,制修訂3000項農業領域國家和行業標準,建設300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集成應用基地,支持100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建設一批生態農場。
     
  2.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強化基層監管手段條件建設,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指揮調度中心、基層監管服務站和監管實訓基地,建設500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000個智慧監管試點。
     
  3.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實施農藥化肥減量行動,以東北地區為重點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在重點用膜區整縣推進農膜回收,在畜禽養殖主產區持續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在水產養殖主產區推進養殖尾水治理。在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環境敏感區建設200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縣。
     
  4.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以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重點縣為重點,加強污染耕地土壤治理,對輕中度污染耕地落實農藝調控措施,嚴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
     
  5.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地區、黃淮海地區實施糧油、糧豆等輪作;在長江流域推行稻油、稻稻油輪作模式;在河北、黑龍江、新疆的地下水超采區實施休耕試點,集成推廣一批不同地區用地養地結合技術模式。
     
  6.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增殖放流各類水產苗種及珍貴瀕危物種超過1000億單位,實施水生生物物種保護行動計劃,保護修復關鍵棲息地,科學開展遷地保護。建立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及棲息地監測網絡,實施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建設一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7.長江禁捕等漁政執法能力建設。強化長江禁捕水域漁政執法監管能力,建設統一的漁政執法遠程監控指揮調度系統,加強視頻監控、雷達監控、漁政執法船艇(躉船)、無人機設施設備建設。持續開展中國漁政亮劍專項執法行動。
     
  8.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啟動實施外來入侵物種全面調查,推動建設一批天敵繁育基地和綜合防控示范區,因地制宜探索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