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推動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穩步推進建材、有色冶煉、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現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業爐窯改用工業余熱、電能、天然氣等。蘭州市要加快推進85家企業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
(十)以試點城市為引領持續推進清潔取暖。蘭州市、金昌市、武威市、臨夏州要充分發揮清潔取暖示范作用,以多能互補的區域性和可再生能源供暖方式提高熱源清潔化率,保質保量完成改造任務,“煤改氣”要落實氣源以供定改。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定西市、隴南市、甘南州要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發展實際,優先發展集中供暖,集中供熱難以覆蓋區域,立足實際成片推進清潔取暖,逐步減少民用散煤用量,確保群眾溫暖清潔過冬。全面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既有農房節能改造。各市(州)依法將整體完成清潔取暖改造的區域劃定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防止散煤復燒;對暫未實施清潔取暖的區域,強化商品煤質量監管,確保煤質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要求,嚴厲打擊劣質煤銷售。
三、大力實施交通結構優化調整
(十一)持續推進貨物運輸綠色轉型。調整優化貨物運輸方式,煤炭、礦石等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以鐵路為主,短距離運輸優先采用封閉式皮帶廊道或新能源車輛。在煤礦、鋼鐵、火電、有色、焦化、煤化工等行業新改擴建項目中積極推廣清潔運輸方式。充分發揮公鐵聯用等運輸方式的組合優勢,推進鐵路專用線進廠進園進企。合理提高物流鐵路運輸比例,蘭州市采用公鐵聯運等“外集內配”物流方式。加強鐵路專用線和聯運轉運銜接設施建設,加快柳溝至紅沙梁等鐵路專用線建設。督促新建及遷建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重點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工礦企業和儲煤基地接入鐵路專用線或管道。
(十二)推動機動車新能源化。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的輕型物流車、出租車、網約車、中短途客車、輕型環衛清掃車、市政園林機械中,新能源車比例要達到70%;加快推進專線運輸車、短倒運輸車、城建用車、場(廠)內運輸車等載貨汽車新能源化,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燒技術的燃氣貨車。在火電、鋼鐵、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行業和物流園區推廣新能源中重型貨車,推動蘭州市、武威市培育一批清潔運輸企業。繼續推動公共交通優先,蘭州市城市新增公交車全部實行新能源化并加快推進城區現有公共燃氣車輛尾氣治理,其他市(州)新增公交車優先選用新能源汽車。加快充電設施建設,力爭到2025年,全省高速服務區快充站覆蓋率不低于60%。
(十三)提升機動車排放水平。強化銷售環節新生產貨車車載診斷系統、污染控制裝置和環保信息隨車清單的監督抽查,實現系族全覆蓋。加強重型貨車路檢路查和入戶檢查,建立完善用車大戶清單,到2025年,在用柴油貨車抽測合格率達到90%以上;蘭州市要在西固熱電、蘭州熱電、范坪電廠、榆鋼公司、蘭石化、蘭鋁公司等6家重點企業率先開展重型貨車門禁系統建設。依托黑煙車抓拍系統對車輛冒黑煙上路行駛行為進行有效監管。全面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加快維修站建設,積極開展超標車維修治理,強化對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的監管執法。
(十四)強化非道路移動源綜合治理。加快推進鐵路貨場、物流園區、機場、工礦企業內部作業車輛和機械新能源更新改造,鼓勵新增或更新的3噸以下叉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有序推進老舊非道路移動機械和鐵路機車淘汰,到2025年,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動機械及鐵路機車“冒黑煙”現象,基本淘汰第一階段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中川機場橋載電源設備使用率達到95%以上。
(十五)全面保障成品油質量。加強油品進口、生產、倉儲、銷售、運輸、使用全環節監管,全面清理整頓自建油罐、流動加油車和黑加油站點,堅決打擊將非標油品作為發動機燃料銷售等行為。加強油品使用環節監督檢查,重點開展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柴油抽測,對不達標油品進行追溯,嚴厲追究相關生產、銷售、運輸主體的責任。
四、深入開展面源污染治理
(十六)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督促施工單位嚴格落實工地“六個百分之百”防塵抑塵措施,將防治揚塵污染費用納入工程造價。強化施工工地揚塵監管,鼓勵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及以上施工工地在土方階段安裝視頻監控和在線監測設施,鼓勵道路、水務等長距離線性工程實行分段施工。積極發展裝配式建筑,力爭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0%。推進吸塵式機械化濕式清掃作業,加大城市主干道、外環路、出入口、城鄉結合部等重點路段沖洗保潔力度,到2025年,地級城市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左右,縣城建成區達到70%左右。基本完成工礦企業大型煤炭、礦石等干散物料堆場抑塵設施建設和物料輸送系統封閉改造。對城市公共裸地以及廢舊廠區、物流園、集中停放重型貨車的場地等進行排查建檔,采取綠化、硬化、清掃等措施減少揚塵。
(十七)強化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嚴格執行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礦業權設置管控規則,加強新設露天礦山審批。新建礦山嚴格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原則上同步建設鐵路專用線或采用其他清潔運輸方式。生產礦山加快綠色升級改造,實現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礦區社區和諧化。